人间已无科比,但黑曼巴精神永存!
当地时间1月26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1月27日凌晨4点,前NBA球员科比•布莱恩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起直升机坠毁事故中丧生,终年41岁。突如其来的噩耗,瞬间击中了无数人的泪腺;社交网络上,无数网友发出了他们诚挚的悼念。
对于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篮球爱好者来说,科比这个名字,不仅仅指代着21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篮球巨星,不仅仅指代着21世纪最令人赏心悦目的NBA得分手,而且象征着一种他们最最珍视的篮球精神。因而,那突然陨落的星痕,才会令如此众多的篮球爱好者扼腕长叹……
科比的痛苦与荣耀
必须承认的是,在群星璀璨的篮球天空中,科比并不是成就最高的一位。与同时代的球星相比,论NBA常规赛MVP,科比只在2007/2008赛季获得过一次,得奖次数远少于勒布朗•詹姆斯(4次);论NBA总决赛MVP,科比赢得的奖杯(2尊)也不及奥尼尔、邓肯与詹姆斯(3尊)。
但这些数据都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科比是继乔丹之后,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一位NBA巨星。在一个又一个被镁光灯照亮的闪耀夜晚,他飞翔的身影曾经点燃无数人对篮球的热爱;在一个又一个逐渐为人们所知的寂寞黎明,他挥洒的汗水曾经激励无数球迷向着他们各自的梦想奋力翱翔。
1996年,不到18岁的科比,作为NBA历史上第6位以高中生身份直接参加NBA选秀的球员,走入了篮球迷的视野。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这位在选秀当中仅仅排在第13顺位的得分后卫,渐渐成长为NBA最具观赏性与号召力的球星,给全世界球迷带来了数不胜数的经典比赛:
2000年西部决赛抢七大战,科比在第四节中单节砍下15分,与“大鲨鱼”奥尼尔联手,率领洛杉矶湖人队在一度落后15分的情况下展开绝地反击,最终成功逆转波特兰开拓者队,由此开启了三连冠的“湖人王朝”。
2006年季后赛首轮第四场,面对那年常规赛战绩远胜于己的菲尼克斯太阳队,科比在第四节与加时赛中连续上演“读秒绝平”与“压哨绝杀”,率领球队力克强敌。
2010年总决赛,在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两支球队所上演的充满戏剧色彩的巅峰对决中,科比率领紫金湖人经历了一轮令人窒息的肉搏大战,最终以4-3的总比分艰难险胜波士顿三巨头领衔的凯尔特人,再度完成连冠伟业……
然而,在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荣耀时刻之外,我在这里最想提及的,却是科比职业生涯里最为黯淡和痛苦的三年,也就是他退役之前的那三年。
经历了2011年季后赛惨遭达拉斯小牛横扫的阴霾,经历了2012年季后赛被“雷霆三少”击败的苦痛,已达34岁高龄的科比,在2012/2013赛季中,以透支身体的方式拼尽全力,却非但无法让湖人重回强队行列,反而在2013年4月13日,遭遇了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最为致命的伤病——跟腱断裂。
那一刻,即便是最为铁杆的科比粉丝也不得不承认,那位似乎无所不能的英雄,终究无法战胜时间。因为,过往的伤病案例和医学知识都确凿无疑地说明:在“阿喀琉斯之踵”断裂之后,没有一位篮球运动员能够彻底痊愈,没有一位球星能够重回巅峰。
那时候,重伤在床的科比完全可以选择激流勇退,然而,他却毅然决定投入漫长而艰辛的复健,决定继续留在全球对抗强度最高的篮球赛场上。
在那之后的三年时间里,我们见证着这位桀骜不驯的昔日王者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复出,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再伤;我们见证着这位好胜到偏执的球队领袖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失败,以及四面八方的嘲讽。我们渐渐相信,这位曾经三节独得62分、单场豪取81分的球员,不再能够力挽狂澜、创造奇迹;我们渐渐接受,这位因狂傲的性格而树敌无数的男子,不再能够用他的表现,回击那些嘲讽的声音甚至恶毒的攻击……
直到2016年4月14日,科比跟腱断裂三年零一天之后,这位几乎总是处于争议漩涡当中的篮球运动员,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全场独得60分,第四节狂取23分,率领西部垫底的湖人队,在半场落后15分、第四节一度落后14分的情况下,完成了一场和2000年西部决赛抢七大战极为相似的绝地逆转。
此战之后,科比正式退役。
永不消逝的曼巴精神
在我的心目中,科比的这场谢幕之战,比此前的任何一场比赛,都更能代表他的篮球精神——球迷借用科比自封的绰号“黑曼巴”,将之命名为“曼巴精神”。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想强调,科比的“曼巴精神”不仅意味着那种永不言败的好胜心,不仅意味着那种直到最后一秒也决不放弃的顽强意志,不仅意味着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气势,而且意味着这样一种篮球精神:结合自身的身体变化寻求技术转型,进而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完成转型。
刚出道时,科比是以突破犀利、弹跳力惊人的天才高中生著称。
在试图取代奥尼尔成为湖人头牌的过程中,科比增加了体重,也拓展了武器库,从NBA最年轻的扣篮王,转型为持球突破与背身单打俱佳、中投与远射兼备的全能攻击手。
在奥尼尔离开湖人之后,科比的速度和弹跳也有所下滑,但他却在增强了力量和体能之后,进化为NBA历史上最具得分延续性的单挑怪物之一。
而在加索尔、慈世平(阿泰斯特)等强力帮手加入团队之后,科比又减少了个人对抗,依靠精准而巧妙的选位、卡位,细腻而简洁的技术动作,充当团队运转当中的终结者角色……
虽然科比的突破不及艾弗森,扣篮不及卡特,干拔跳投不及麦迪,但纵使天赋异禀如那三人,也从未拥有像科比一样全面的得分技艺,更未能完成如此大跨度而又如此成功的技术转型。也正是这种全面性,让科比得以从“西科东艾北卡南麦”四大分卫中脱颖而出,成为21世纪至今最具影响力的得分后卫。
但最值得敬佩的,或许并不是科比的上述几次转型,而是他在跟腱断裂之后依然坚持进行的艰辛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科比之所以会自比为“黑曼巴”,是因为黑曼巴蛇作为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毒蛇,能够在极为高速的运动中依然保持其动作的精确度。也正是运动速度与技术精度的完美结合,让科比成为了NBA历史上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得分高手之一。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衰老,科比不再像过往那样迅猛敏捷,尤其是在跟腱断裂之后,没人能再苛求一位经历如此重伤的球员重现巅峰期的曼巴风采。
然而,令人敬佩的是,科比并没有就此止步,并没有向伤病屈服。尽管他不再能够像受伤前那样,随性自如地上演急停跳投、翻身跳投、滞空上篮、大力灌篮,但他却努力让自己的动作化繁为简,并且尝试进一步地拓展自己的“技能包”。科比甚至虚心地模仿库里、汤普森等新一代神射手,尝试将自己的三分出手方式从“双动投篮”(两次发力的投篮)改为“单动投篮”(单次发力的投篮),以此提升自己的出手速度,同时减少每次投篮对于体力的消耗。
正是凭借极度全面而又相对低耗的得分方式,科比才能够以38岁的高龄,重现单场独得60分的成绩。而赛场上的所谓“神迹”,并非源自上帝的恩赐,而是以赛场之外日复一日的训练为基础,以无数次“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为代价的。
然而,令无数球迷深感悲痛的是,那场谢幕之战刚过去不到四年,我们就要面对又一场告别;我们没来得及去见识“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却要在北京时间的凌晨四点和科比永别。而这一次的离别,是如此令人猝不及防,如此令人心碎难当。
据报道,科比是在乘坐直升机前往“曼巴学院”的路上遭遇空难的,那是科比与加州当地的体育教育部门合作建立的一座体育学院。
科比曾说:“曼巴体育学院代表了我对下一代孩子们的一种承诺,那就是帮助他们在体育上获得教育和成长。”这所学校不仅承载着科比所试图传授的篮球技艺,而且也承载着科比所试图传递的“曼巴精神”。
虽然肉体凡躯的英雄无法抵挡死神的袭击,但我相信,科比所代表的体育精神却永远不会消逝,它存在于每一位曾经受到科比激励的球迷朋友的心中,存在于每一位与伤病抗争、与命运抗争的斗士身上。
感谢作者授权本公号发表,谨以此文怀念我们心中的“黑曼巴”传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
本期编辑 | 陶然
推荐阅读
2019-05-25
林品 | 从《哈利·波特》与《魔戒》的接受状况看中国社会的审美代沟
2019-06-05